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解读之 “人形机器人动力神经中枢缔造者 —汇川技术”
在深圳科技园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专注地调试着一台人形机器人。当机器人手臂精准地完成抓取、旋转等复杂动作时,其关节处的伺服电机与控制器正高效协作 —— 这些核心部件,正是汇川技术为机器人注入的 “动力神经中枢”。作为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军者,汇川技术正以全栈技术实力,重新定义人形机器人的运动基因。
2003 年成立的汇川技术,最初以变频器研发切入工业市场。经过二十年深耕,其构建起覆盖 “控制层 - 驱动层 - 执行层 - 传感层” 的全产业链能力:
伺服系统:国内市占率连续五年第一,2023 年达 28.2%,超越松下、安川等日系品牌。IS620N 系列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达 3.2kW/kg,响应速度仅 0.1ms,已成为优必选 Walker X 机器人关节的 “心脏”,单台机器人搭载量超 20 套。
控制器:自主研发的 AC800 控制器支持 256 轴运动控制,轨迹规划精度达 ±0.02mm。在达闼科技的云端机器人 Harmony S 上,该控制器实现了复杂场景下的动态路径规划,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执行器模组:创新开发 “无框力矩电机 + 谐波减速器” 一体化模组,成本较分体方案降低 25%,已应用于蔚蓝科技仓储机器人,运动噪声从 65dB 降至 58dB,精度提升 30%。
凭借工业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汇川技术将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控制器的算法精度与人形机器人的运动需求深度融合,形成 “电机 - 驱动器 - 控制器 - 算法” 的垂直技术闭环。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执行层是价值量最高的环节(占总成本约 45%),而汇川技术正是这一环节的核心枢纽:
头部客户深度绑定:与优必选联合开发工业机器人 Walker S 的关节驱动系统,实现汽车零部件装配场景下 ±0.1mm 的精度操作,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 3 倍;传闻其伺服电机已进入特斯拉 Optimus 国产供应链测试阶段,单台机器人采购金额超 2 万元,若通过验证,年需求将超 50 亿元。
技术协同创新:与绿的谐波合作开发 “伺服 + 谐波减速器” 一体化方案,成本降低 25% 的同时,传动误差控制在 1 弧分以内,寿命超 2 万小时,性能对标日本哈默纳科。在医疗领域,该方案应用于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定位精度达 0.3mm,已完成 5000 例临床手术。
场景多元化落地:在家庭服务领域,与科沃斯合作开发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可识别 800 余种日常物品并实现精准抓取;在工业场景,为宁德时代锂电生产线提供伺服系统,电池装配效率提升 3 倍,不良率下降至 0.05%。
汇川科技在23年,全年营收 304.2 亿元(+32.21%),通用自动化(150.4 亿元)与新能源汽车(94 亿元)双轮驱动。伺服系统、变频器等工控产品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装机量同比增长超 100%,配套理想、小鹏等头部车企。归母净利润 47.42 亿元(+9.77%),毛利率 33.55%,受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提升(毛利率 18.2%)及工控行业竞争影响,净利率同比下降 3.1 个百分点至 15.7%,但研发投入逆势增长至 26.24 亿元(占营收 8.63%),研发人员占比达 27.4%,专利数量超安川与三菱总和。海外收入 17.4 亿元(+96.5%),泰国工厂投产,越南、墨西哥基地启动建设,逐步构建 “国内研发 + 海外制造” 的全球化体系。
在24年,其前三季度营收 253.97 亿元(+26.22%),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超 120 亿元(+150%),联合动力子公司净利率提升至 6.3%;通用自动化增速放缓至 10%,但 SCARA 机器人销量同比 + 62%,市占率达 26.3%。归母净利润 33.54 亿元(+1.04%),毛利率 31.02%,工控领域价格竞争导致伺服、PLC 产品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率 9.44%,销售与研发费用同比分别增长 29.4%、26%,反映市场拓展与技术攻坚的双重投入。资产负债率 49.29%,负债总额增长 31.18%,但货币资金 69.37 亿元(+21.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 + 164.92%,现金流状况改善显著。
汇川技术的 “动力神经中枢” 定位,本质是工业自动化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延伸:伺服芯片进入流片阶段,预计 2025 年实现自主可控,打破 TI、ADI 等海外厂商垄断;48V 低压伺服系统进入测试,适配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趋势,集成电子皮肤的一体化模组算力将提升至 8TOPS。2025 年机器人业务收入目标 80 亿元,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20%,在东南亚市场击败三菱、安川,成为安富利供应链首选国产伺服品牌。通过 “汇川机器人开发者平台” 开放 100+API 接口,吸引 500 余家企业入驻,覆盖医疗、家庭、工业等 8 大场景,形成 “硬件 + 软件 + 行业方案” 的生态闭环。
在深圳的生产基地,汇川技术的伺服电机生产线正 24 小时运转,每分钟产出 20 台高精度电机 —— 这些 “动力神经中枢” 将被装配到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臂等设备中,驱动着全球智能制造的变革。从打破日系品牌垄断,到成为特斯拉、优必选的核心供应商,汇川技术用二十年工业积淀,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注入中国力量。当机器人真正走进工厂、家庭的那一天,其关节里跳动的,或许就是这家中国企业的技术脉搏。
下一篇:小米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