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流圈观点

半导体「关税豁免」再生变?将设立专项关税

作者:美共电子交流圈电子网 日期:2025-04-16 点击数:4

4月11日,美国海关及边境保卫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发布关税更新指南,智能型手机、电脑、太阳能电池、电视面板和基于半导体相关等将不受“对等关税”影响。文件显示,豁免的产品适用于4月5日以后进入美国的电子产品,已经支付的“对等关税”可以寻求退款。值得注意的是,指南提及是根据特朗普当日签署的备忘录。

然而仅隔一天,特朗普及其高级贸易官员却又对外发布了截然相反的消息。特朗普表示这些产品“不存在关税‘例外’”,称它们仍然在“不同的关税‘桶’中被征收20%的关税”。同时,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科技产品的关税豁免仅是暂时的,将实施”特别定向“的关税 —— 最新「半导体关税」(semiconductor tariffs)将在1~2个月内实施。

下一步,特朗普准备指示商务部发动调查“审视半导体和整个电子供应链”,将依据《1962年贸易扩张法(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第232条款,这项法令允许美国总统限制威胁国家安全的品项进口。类似的调查通常要费时270天才能完成,但白宫暗示会加快速度。

关税政策时间线

· 2025年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所有进口自中国的商品,美国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10%的关税,2月4日该行政命令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原先已被加征25%关税的商品,关税将提高至35%。

作为回应,中方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10-15%关税、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对谷歌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以及将PVH集团和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 2025年3月3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关税从此前的10%提高至20%。

随后,中国商务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美国执行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将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10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以及自3月10日起对美国进口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

·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对所有产品的基准关税为10%,自4月5日开始课征。更高的“对等关税”细节将于4月9日生效,包括越南46%、泰国36%、中国34%、台湾32%、印尼32%、马来西亚24%、日本24%、韩国25%、加拿大25%、墨西哥25%、欧盟20%、英国10%。部分商品不适用,包括铜、药品、半导体、木材制品、特定关键矿产、能源及能源产品。

中国公布多项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 2025年4月7日,特朗普要求中国在4月9日前取消反制措施,否则会再加征50%关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布,将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加至125%。

中国也宣布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措施。

· 2025年4月10日,白宫指出,由于特朗普先前曾下令就中国违法走私鸦片类药物芬太尼进入美国的争议向中方课征20%关税,故美国政府对中国征收的关税累计总额已达145%。

中国财政部宣布将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并不再理会美方的关税数字游戏。

关税减免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4月11日,CBP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将通讯设备、消费电子产品等从对华加征的25%关税清单中移除,涉及商品年贸易额超800亿美元。这一决定被市场解读为缓解美国通胀压力的权宜之计 —— 电子产品占美国CPI篮子的权重高达7.3%,持续高企的进口成本已导致核心通胀率连续18个月高于4%。

640.jpeg

对归入《美国统一关税表》(HTSUS)上述税号项下的所有产品,不征收第14257号行政令(即4月2日发布的“对等关税"行政令,以及于4月8日和4月9日发布的修订行政令)下的“对等关税”,即对原产于中国的以上商品不再征收125%的”对等关税”。主要包括:8471系列(计算机及相关设备)、8517系列(通讯设备)、8541系列(半导体器件)、8542(集成电路),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子、通信和半导体领域。

本次豁免是此前已经提出的半导体豁免规则的细化与落地。半导体器件(HS8541下属部分商品)与电子集成电路(8542)本身就在4月2日公布的对等关税政策的豁免行列中。但部分与半导体生产相关的商品在对等关税初次落地之时未被豁免,如半导体制造设备(8486)为本轮新纳入的HS商品类别。

这种“先松后紧”的策略,实则是为本土半导体制造业争取喘息期。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数据,全球半导体制造能力的约75%集中在中国和东亚地区。其中,世界上最先进的(10nm以下)半导体制造能力100%位于中国台湾(92%)和韩国(8%)。美国本土芯片产能仅占全球12%,而90%的先进制程芯片依赖台积电和三星代工。

640.png

「一种假设性的替代方案,即在每个地区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本地供应链,将需要至少1万亿美元的额外前期投资,并导致半导体价格整体上涨35%至65%,最终使电子设备的消费者成本上升。」SIA的一份报告分析称。位于华盛顿的半导体行业协会也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半导体征收广泛的关税将适得其反,因为它会增加美国新建晶圆厂和开展研究的成本。

特朗普及其内阁成员低估了当今工业化大潮下制造业的复杂性,对价值链缺乏了解,卢特尼克在一次采访中曾描述他心中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景象,上百万美国人拿着小螺丝刀在组装iPhone,“第一,以美国现在的失业率而言,美国不存在这种劳动储备;第二,美国工人的工资水平也不支持这种设想。”

美国兰德智库机构人员Gerard DiPippo认为,关税豁免主要是为了减轻对电子产品和消费者的影响。目前,部分产品「关税豁免」避免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苹果、果链相关企业、消费电子公司、半导体公司估值获得部分修复。从智能手机、电脑到芯片,全球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正借此喘息,有人将此视为补充公司库存、调整策略的窗口。但如果豁免无法维持,或者关税战无法降温,行业可能还将迎来更多动荡。不论是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还是亚洲工厂生产线上的员工,还是全球消费者,都可能承担代价。

640-2.png

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政府将对半导体及其产品征收何种税率,但迄今为止,特朗普政府对其他行业征收的税率为25%。总体而言,令人眼花缭乱的关税消息对苹果和其他科技公司来说是一个积极的进展,因为它提供了一些灵活性。意味着至少在数周甚至数月内,美方对上述产品不会征收额外关税,这也为美国企业和游说者推动不同的参数和排除条款打开了一扇窗。

倒逼国产化

与芯片相关的另一则重磅消息是,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4月11日发布的《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这意味着,不论哪个地区的芯片企业,只要流片的晶圆厂不在美国,基本不受关税影响。原产地认定新规将对在美国本土生产晶圆的芯片公司造成打击,而英伟达、高通为代表的Fabless企业,其晶圆制造主要位于中国台湾而不受影响(台积电虽在美国建厂,但产能主要集中于中国台湾)。目前,在美国本土具备晶圆产能的半导体公司包括TI、ADI、Intel、Microchip为代表的IDM企业,以及美国晶圆代工厂GF。TI、Intel等企业的产品一旦被加征高额关税,将使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竞争力大幅降低。

以模拟IC为例,TI等厂商的进口产品被加征关税后,将显著缓解国产厂商面临的价格竞争压力,推动国产模拟IC厂商的市占率持续提升。在消费电子领域,国产模拟IC厂商已具备较高市占率,而TI等企业的竞争重心主要集中在工业、汽车等中高端领域。一旦关税调整落实,国内在这些领域有布局的厂商有望率先受益,迎来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彭博社的报道也指出,关税减免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事实上,鉴于特朗普在其关税政策上一贯反复无常的态度,这些关税政策究竟会如何发展,目前都还是未知数。这是场遭遇战,可能还是一场持久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税战的本质是科技战。我们应把外部压力转化为转型动力,着力突破那些“卡脖子”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要以更高水平提升自身实力。在自我革新中超越旧思维、打破旧秩序,赢得主动权。

由于流片环节成为关键,芯片上游代工环节也将受益。设计企业为避免美系关税影响,可能将流片环节转移至中国境内生产,中国内地的晶圆代工厂如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后续将受益于海外流片订单的回流。此外,在关税反制的背景下,美国核心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厂商的进口成本增加,也会提升国内的晶圆厂采购国产设备、材料的意愿,国产化的大趋势将进一步提速。尤其对于一些原先美系厂商市场份额占比较大的细分领域,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广阔。在美国关税大棒之下,产业链会更倾向于使用国产芯片,进一步加速芯片国产化。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网友原创提供和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