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流圈观点

最合适的人选?陈立武真的能止住英特尔的衰落吗?

作者:美共电子交流圈电子网 日期:2025-04-16 点击数:3


空缺三个月的英特尔掌舵人位置终于有了归属,陈立武(Lip-Bu Tan)成为新一任的英特尔CEO 人选,创造了多个英特尔CEO新历史,第一个华裔CEO,第一个真正精通中文和中国文化的CEO,最年长上任的CEO,第一个几乎没有英特尔工作经历的CEO(翻看陈立武和英特尔的密切交集,大概就是2022 年时任Cadence执行董事长的他加入了英特尔董事会)。当然,也许还要加上一个,英特尔历史上半导体行业人脉圈最广的CEO。临危受命的陈立武,真的能带领英特尔重回巅峰吗?

1744714375496712.png

陈立武上任的消息逆势大幅拉升了英特尔股价

1   最懂半导体产业链的CEO

对于很多熟悉英特尔但不熟悉半导体的人,可能陈立武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如果你在半导体行业混过一段日子,Lip-Bu Tan 这个名字不说如雷贯耳,起码算得上耳熟能详了。掌舵EDA 巨头Cadence 近20 年的陈立武,服务至少90% 规模以上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并且与几乎所有晶圆厂都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华登国际作为硅谷专注在半导体投资的企业,扶持了众多半导体初创公司。在中国半导体圈,有人称陈立武为“芯片教父”,有人称陈立武是中国半导体的贵人,不管是什么称谓,陈立武和他的华登国际在中国半导体发展过程中,助力过很多现在已经成为行业栋梁企业的成长。从中芯国际和华润微,再到中微公司、盛美上海、芯原股份、兆易创新、格科微、晶晨股份,一长串的投资名单背后是陈立武对中国半导体产业20 多年不懈的支持。

如今,陈立武危机中接手英特尔CEO 的位置,所有人都明白留给他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苛刻环境。过去三年时间里,英特尔市值蒸发过半(超过1500 亿),与此同时四家华裔任CEO 的半导体同行兼直接竞争对手的市值均实现翻倍,作为曾经的英特尔董事会成员的陈立武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让英特尔的股价尽快重回正常水平,如果单从英特尔股市的表现,似乎官宣陈立武的消息备受投资者的认可,股价瞬间拉升超过15%,如果参考整个美股行情持续下跌,这个表现已经不啻于几个月前英特尔被收购传闻的刺激了。

有意思的是,这次出任英特尔CEO 是陈立武第二次执掌一家企业,而之前一次他出任CEO 执掌企业的路径跟这次如出一辙。2004 年陈立武加入Cadence 董事会,在2008 年金融危机Cadence 遇到发展瓶颈之际,陈立武临危受命成为公司CEO 带领Cadence 走出困境。这一次陈立武会如何拯救英特尔,我们能够参考的也许是他在Cadence 掌管企业风格。 陈立武在Cadence 的成就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从2008 年时Cadence 产生了亏损陷入危机开始算起,公司营收从不到10 亿美元增加到接近30 亿美元,营业毛利增长超过35%,股价上升超过3200%。更重要的是,Cadence 作为一家EDA 公司始终引领着新技术融合的潮流,从EDA 工具服务上云,到用机器学习和AI 提升EDA 工具的效率,这些决策让Cadence 能够始终站在EDA 行业创新的前沿。

最懂半导体产业链的陈立武面临的是怎样挑战性的工作呢?英特尔过去似乎错过了过去10 年每一个重要的产业变革风口,作为单片机的发明者错过了万物互联的风口,深度介入手机产业链却最终一无所获,作为存储器的巨头错过了HBM 市场机遇,作为处理器巨头错过了AI 产业的腾飞,曾经重注汽车电子和智能驾驶现在几乎一无所剩,甚至作为制程工艺的领导者竟然在5年时间里让工艺量产节点从领先12 个月到落后18 个月。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这其中的每一个节点,英特尔都曾经努力尝试过……

当然,把握住下一个腾飞的风口对陈立武来说绝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稳住公司下滑的趋势才是当务之急。从业务结构上看,英特尔最大的问题是在曾经占统治性优势的商用服务器市场业务快速下滑,进而导致公司的前景预期一片哀鸣。虽然英特尔从销售额来看依然是半导体前三,但无论是股价还是盈利能力都面临着严酷的挑战。在股价方面,最低谷的市值都快跌到跟年营收差不多了,在盈利能力方面,短短三年时间英特尔就从年盈利近200 亿到现在年亏损超过100 亿,从过去3 年的营收变化上看,英特尔营收下滑数字还要低于经营收入的下滑,运营费用则始终居高不下,那么这其中的问题就不是简单开源能解决的了。

image.png

英特尔过去四年营收和经营收入变化图(EEPW整理)

2   上任第一刀,晶圆代工不想留

要分析陈立武如何重整英特尔,除了其在Cadence的工作风格之外,更值得参考的是,当时他为什么会退出英特尔董事会,现在又接受英特尔CEO的位置。半年前陈立武退出英特尔董事会大概率是跟当时英特尔董事会的决策分歧有关,如果当时陈立武的想法和英特尔董事会一致,那么陈立武估计会被直接任命为CEO 而不是要等半年时间。如岛内分析师陆行之说:「要是有哪位大大知道当初陈先生为何在基辛格在位时,于去年8 月突然离开英特尔董事会,就可以知道他是主拆,还是主合了?他跟基辛格的意见有何大不同?」这意味着当英特尔董事会放弃当时尚且支持的前任CEO 基辛格之时,英特尔董事会已经开始倾向于陈立武的发展方向,选择陈立武作为CEO则是正面肯定了未来的发展之路。

这条路是什么?肯定不是IDM2.0,更不会是继续加注制造和代工业务,陈立武之前作为英特尔董事时曾经提及过作为代工企业绝不能跟客户进行竞争,作为EDA 的Cadence 同样没有走跟客户做竞争对手的路(另一家有类似业务),那么未来英特尔大概率将是轻资产降低运营成本的一条路。联系到陈立武上任消息官宣的当日,曾经被认为投资千亿可以摆脱英特尔制造业务纠缠的台积电被传出要联合英伟达、AMD、博通甚至高通一起运营英特尔晶圆业务的消息,陈立武上任第一刀先砍制造这点似乎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当然,英特尔不会完全剥离制造业务,毕竟作为美国公司唯一的先进工艺拥有者,英特尔对美国半导体制造举足轻重,拥有游说美国国会拨款能力的英特尔也不会放弃这个继续享受政府优待的机会,但英特尔董事会的目的也很直接,引入外部资本,尽可能甩掉包袱。如果按传言台积电掌握50% 以下股份计算,英特尔可能会保留25% 左右的所有权做第二大股东,让台积电代为运营,并拉英伟达和AMD等入伙。一方面引入台积电丰富的晶圆厂代工服务经验和体系,另一方面则是扩大晶圆厂客户范围,毕竟参股后的英伟达和AMD也就不会介意跟英特尔共享晶圆厂带来的诸多不便了。尤其考虑到英特尔最近18 A 工艺喜传捷报,未来如果能引入更多客户摊销研发成本并分担产能,制造业务开销缩减能大幅提升英特尔其他业务的盈利能力,短时间就能快速拉升公司的利润率并提振股价。

当然,作为很懂半导体产业链的陈立武,他自然清楚晶圆制造对英特尔的历史贡献和对企业的重要性。但恰恰是他这么一个“一剑西来”的外人,才最有魄力顶住压力拿起手术刀,如果两年前英特尔内部结算对制造部门亏损的预计数据不是空穴来风的话(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一家芯片公司能做到年亏损百亿美元之多),那么这一刀就不只是简单的断尾求生,简直堪称揭开五行山顶的那道封印。

1744714916806672.png

三大事业部过去五个季度业绩变化曲线图

3   裁员,15%远远不够

不管是作为投资人,还是Cadence 的CEO,陈立武都是轻资产高毛利的坚定拥趸,这似乎与现在的英特尔截然相反。当2017 年英特尔拥有62.3% 毛利率之时,一切都是美好的,那时候英特尔的净利润率无限接近30%。再看2024 年的数据,毛利率只有32.66%,净利润率则是可怕的-36.22%,同时运营费用占比从最低25% 左右飙升到2024 年的54.66%。如果说700 亿营收支撑得起250 亿的运营开销,那么500 亿的营收是不是200 亿就足够了?

还是同样的问题,几乎大半个职业生涯都贡献给英特尔的基辛格下不去裁员的狠心,长期从事风险投资的陈立武可能并不需要顾忌太多老同事的人情世故,既然是临危受命,又曾经是董事会的一员,英特尔现在的顽疾是什么他心里必然很清楚,他能够接受英特尔CEO 的职务并重返董事会,大概率将得到董事会的全面支持。

因此英特尔的裁员肯定会继续,通过裁员进行降本增效,相比于开源来说是英特尔扭转亏损更快速能够看到效果的手段。当然,具体的裁员比例是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按照陈立武之前在Cadence 的运作经验,估计不会比之前的15% 增加太多,也不会进行等比例的裁员,更大的可能是精简不必要的运营部门,压缩非业务部门人员,剥离分拆或者关停部分业务部门,集中资源在重点几个领域进行突破。

一个插曲是,基辛格离职之际,曾经铺天盖地的消息将英特尔的衰落归咎于公司拥有的“最糟糕的董事会”,以此为曾经的英特尔CTO 进行“洗白”,问题是陈立武曾经在这个董事会存在了22 个月, 那么陈立武如果是最糟糕的董事会中的一员,为何投资界又普遍看好他执掌英特尔CEO 的前景呢?这背后,牵扯到的是英特尔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和冗杂的运营体系,这似乎对陈立武的CEO 之路来说更具挑战性。

因为这部分我们不太擅长,所以我们就不加分析了,只是有一点笔者坚信,陈立武虽然是英特尔根基最浅的一位CEO,但他可能得到董事会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至于扭转英特尔的企业文化,短期内陈立武可能并不会去主动推进。相比于黄仁勋和陈福阳在各自企业中图腾一样的地位,以及苏姿丰在AMD 靠成绩赚取的威望,陈立武的起点不低,但英特尔内部对他的尊敬远不如黄仁勋在英伟达大会现场对Cadence 公开的感谢更真诚。

4 好了,我们开始说业务吧!

一刀砍制造,一刀梳理运营,这是陈立武显而易见要推进的两步,但真正关键的还是如何梳理英特尔现有的业务线。

在英特尔现有的事业部中,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在推出 AI PC 之后虽然受 PC 业务整体低迷的影响业绩有所下滑,但这部分的利润率依然可观,并且英特尔对整个 PC 生态的影响力还在,依然会是英特尔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业部,并且将持续贡献稳定的营收能力。不过 PC 终究是个夕阳产业,业绩增长的潜力几乎耗尽,陈立武需要为 CCG 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以创造新的增长需求。预计在整合过程中,这部分影响比较小,但裁员在所难免。

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事业部(DCAI)是英特尔营收的主力,但这部分业务表现完全跟不上AI 发展的节奏,作为最早介入AI 处理应用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别说比不上英伟达和博通的AI 业务,就连Marvell 这个半路转型的AI 芯片公司都比英特尔混得好很多,也难怪英特尔选帅时认真考虑过Marvell 的CEO MattMurphy。在这个部分,陈立武要做的就是重新整合选择重点突破口。服务器处理器依然是英特尔不能放弃的业务,但AI 这部分怎么去重新建立优势是最严峻的挑战。看起来英特尔GPU,NPU,CPU 啥都有,但每个产品都没啥关键竞争优势,甚至服务器CPU 的性能都开始被AMD 当作垫脚石。因此,英特尔很有可能会选择其中一个产品线战略性放弃,从而在其他方向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如果能够在工艺方面跟竞争对手选择同样的工艺,那么比拼软件和生态就是英特尔的强项了,至于芯片设计能力嘛,这个陈立武虽然自己没太多经验,但他曾经打交道的芯片设计大神可比谁都多,只是连大神Jim Keller都没梳理清楚的英特尔祖传复杂设计逻辑,陈立武又会请出哪位大神重塑X86 的设计优势,这将是最值得期待的。如果让笔者去大胆想象,让CISC 与RISC两种架构融合,可能是陈立武带领下最大胆又前卫的一种创新。

至于网络与边缘事业部(NEX),这是英特尔去年营收和利润唯一双增长的部门,从基本逻辑上肯定是要继续保持甚至加大力度倾斜的业务,也可能是英特尔裁员影响相对较小的部门。相比于前面两个事业部,这个部门算是真正面向Mass Market 客户群为主,这个方向也是贯彻陈立武在Cadance 成为客户合作伙伴理念的最好舞台。倾听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体系,NEX也许会成为践行陈立武优化客户服务的排头兵。在边缘应用中,计算能力与行业应用经验相结合,是英特尔目前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也是竞争对手AMD 和英伟达相对欠缺的,如果能够贯彻陈立武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理念,那么英特尔在这方面似乎拥有不错的市场机遇。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NEX 的业务营收占比相对较小,很难靠NEX 扭转乾坤。即使董事会可以给陈立武以足够支持,但留给陈立武的时间也不会太多,如何快速借助NEX 构建英特尔全新的服务体系,这又回到要挑战英特尔那保守的传统文化方面。另一个尴尬的点在于,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AI+ 行业逐渐成为主流,在大模型方面的硬件适配需求,英特尔似乎落后于两个竞争对手,更不利的是,英特尔还把Altera独立运营了……

至于其他部门,制造业务估计会大规模重组,其他业务估计会尽可能优化放弃。其实如何梳理英特尔的业务线,在陈立武迫切要做的事情中应该会排在制造业务改革和降低运营成本之后,与革新英特尔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运营将本增效同时开展。

1744715133716009.png

陈立武上任的官宣照,背景的蓝色似乎比英特尔蓝淡了一些

5   最了解中国但不会依赖中国市场

我不知道能不能去下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陈立武可能是英特尔现在所有员工里最了解中国半导体产业格局的一个。曾经每个月都要来中国一次的陈立武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对中国半导体业态的认知绝对是超乎大多数人想象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拥有足够产业资源和政治资源的新任CEO,他上台之后的英特尔绝对不会把复兴的筹码都压在中国市场,这似乎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但事实很可能就是如此。首先,陈立武对中国半导体市场的了解注定让他明白,英特尔虽然堪称植根中国并且政府关系做到极致的典范外企,但身处中美对抗为主旋律的时代,以及中国半导体市场主打自主化浪潮下,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要继续增长困难重重,只要能稳住中国区业务不下滑,就已经是超出预期的成就了。如果能通过一些技术授权和专利授权业务,曲径通幽去获取相对较高的利润率并保持生态影响力,就已经是超额完成既定任务了。当然,中国市场绝对是英特尔的基本盘,同样也不会轻易出现去年Computex 期间那不太和谐的节奏。另一方面,陈立武肯定有能力帮助英特尔趁着新对手英伟达尴尬的处境多抢点重大项目的订单,同时还可能帮助英特尔构建更适合中国客户的产品研发以及客户服务的体系,但英特尔必须要考虑如何在两大巨人的角力中站在一个更安全的中立位置低调吞金。

其次,梳理好与台积电的关系是陈立武更迫切的任务。台积电可能是英特尔复苏路上一个无法回避的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英特尔现在是台积电第六大客户,曾与台积电密切合作多年的陈立武自然知道如何借助台积电的技术和产品力快速缩短与竞争对手的性能差距,这点是英特尔摆脱当下窘境从产品力所要迈出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英特尔的制造业务需要借助台积电的经验、技术甚至直接资金投入,熟谙中国文化和中国业态的陈立武远比其他人更有耐心跟真正处在夹缝中的台积电周旋并尽可能攫取利益,可以说从台积电吸血的力度和质量将直接影响英特尔复兴的整体进程。从岛内分析人士在陈立武就任英特尔CEO后表达出对台积电未来负担的深度担忧,就能发现英特尔未来注定要绑着台积电一起夹缝前行。

最后,中国市场是陈立武和英特尔的底线。2024 年据财报披露,英特尔中国区营收占比超过29%,是全球第一大细分市场;同样对陈立武来说,中国是其最熟悉也是最主要的营收市场。作为一家美国企业,特别是一家拥有制造业务的美国半导体企业,在当下至少是未来四年里,都将成为中美贸易战的棋子。无论是英特尔还是陈立武,自然都不希望自己是上阵杀敌的小兵,最好是能够进退自如的象。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越是了解中国市场,陈立武越会把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营收控制在一个让中美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从而独善其身,在这场贸易拉扯中收获最多的利益,如果中国市场遭到意外,对英特尔和陈立武都将是不可承受的。保持规模,低调赚钱,提升利润,扩大客户覆盖范围,是英特尔未来几年在中国市场最可能执行的战略思维。

不管未来如何,英特尔选择了自己的救火CEO,这是英特尔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临危受命CEO,也是陈立武第二次成为一家亏损企业的CEO,希望他能够带领昔日的蓝色巨人重新回到半导体产业的巅峰王座吧!

(本文来源于《EEPW》202504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网友原创提供和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